热度 5|||
——对林培英教授郑州星韵地理研讨会报告的梳理
十分感谢:每年在星韵地理研讨会期间,辛苦自觉地为会议做图文直播的工作组成员。
首都师范大学林培英教授,经常会与一线地理教师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非常平易近人,十分谦和。今年是林教授第二次参加星韵地理研讨会,并做了一个40分钟的交流报告《变革中的地理课程目标》,这个和今年星韵地理研讨会的主题“变革中的地理教育”非常吻合,可以看出是专门为本次会议梳理准备的。上一次是2013年溧阳星韵地理研讨会,林教授也参加了会议,主持了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交流沙龙,介绍了一些国外GIS教学的案例。
《变革中的地理课程目标》这些内容,作为会议的第一个主报告,能够给大家一个宏观的背景,帮助大家更好地审视我们的教学实际,了解当前的学科教学大方向。不过可能有不少教师会觉得这些内容理论性太强,与自己的教学行为关系不大。一线教师这种对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的排斥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可能也正是一些教师从教多年却在教学教育上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的症结原因。
这里根据星韵地理访谈群在会议期间的直播消息记录,做一些梳理,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林教授发言的一些信息,供教师交流学习。
(一)
林培英教授首先提到,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基本脉络是:
1949年以前,知识+能力+思想;1949年—2001年,双基+思想?;2001—2017年,三维目标;2017年开始,核心素养。
然后引用一些我国地理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摘录其中一些关于地理课程目标描述的内容。
1932年的地理课程目标叙述
1.使学生明了本国人地状况,及在国际之地位,与总理实业计划纲要,以养成其爱护国土,复兴民族之愿望。
2. 使学生明了世界各国人地状况及其异同,与国际关系,俾认识大势,及与中国前途之关系。
3. 使学生明了人生与环境相互关系,以引起其克服自然改变环境的创造力及进取心。
1948年的地理课程目标叙述
1. 了解我国版图演变与地理概况;
2. 了解我国气象物及其蕴藏之大概并灌输利用厚生之常识;
3. 从广土众民之事实中激发爱国思想与保护国土之精神;
4. 明了世界地理概况及我国现在之国际环境。
1963年的地理课程目标叙述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的、全球的、各大洲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等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战胜自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
2003年的地理课程目标叙述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来表述,这3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来表述,这3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003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素养”
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具体描述: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地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016年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每一个核心素养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水平。地理课程目标体系的建立,有核心素养总目标(显性)、次级目标(隐性)、教学目标(显性)。
(二)
解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当然离不开地理课程的学科属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性质;空间的特性,景观;区域的特性,差异;人地关系的特性;综合,复杂性。
地理课程的学科属性,可以参考地理学家的对地理学性质的若干表述:
l 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
l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
l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
l 地理科学是个复杂系统;
l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
l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
地理教师的认识,则选取了几个比较浅显通俗的说法,这里面的认识层次还是有差异的:
l 我是教地理的;
l 我是教人学地理的;
l 我是用地理教人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征求意见稿,主要关键词有: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国际理解、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实践创新、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审美情趣……等。
林教授还提到地理学习的动力目标,地理学习力的双螺旋结构:地理知识与经验、学习意志与品质,两者通过地理实践与合作产生连接。
关于课程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在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有联系;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跨学科内容;结合自己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目标;避免新的形式主义。——这些可以看成是结论和建议。
(三)
林教授对地理课程目标的历史变化做了一些简要的梳理,这部分内容是我们教师、非专业研究人员了解比较少的,可能也觉得比较乏味的一些知识领域;而地理学科的特性、地理学科的本质,是我们多少都熟悉一些的,任何一本地理学思想史之类的书都会有这些论述。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凭空诞生的,是对学科教学历史的梳理和积累,也是对学科本质的不断认识。有了这些基本认识,我们就不会觉得学科素养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不会觉得学科素养是教育专家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本来就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追求。好比原子、分子这样的概念,他们本身就是构成事物的物质组成部分。
学科的体系和内容的建立,貌似都是遵循这样两个维度不断开拓发展的:一个是向内拓展,不断思考学科的本质、本真、价值、意义;另一个是向外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断寻找新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手段,解决新的问题。
2016年8月2日上午,林培英教授在郑州星韵地理研讨会上发言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03:32 , Processed in 0.0677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