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对两个星韵难题的尝试性解决与思考

热度 25已有 2736 次阅读2015-8-24 21:36 |个人分类:思绪如风|系统分类:关注星韵| 星韵地理, 上海, 研讨会


按:除了会议的详细纪实,这个谨作为会议反思,提供给大家思考借鉴吧。

 

“来到一座城,寻找一群人,我们有一样的梦想和坚持。浩渺星韵,地理情怀……”,这是为2015上海星韵地理研讨会,特别设计的一句宣传文案。

也许的确吸引、打动了几个人,有老师说,对这几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好吧,不得不承认,想出一个好文案,确实要绞尽脑汁,既要考虑文字美,又要考虑传播效果,要考虑大众心理学!

仅为了研讨会海报上的这句话,为了海报的整体效果,双休日的那个早晨,我和道长(邱兵贵老师)足足讨论了有近3个小时。可见学好语文、运用文字是多么重要;细节多么重要。

这话脱胎于张爱玲的文字:“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著同样的事情,怀著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好吧,这里只是举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做好各种细节,一件事情的效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星韵地理研讨会,为什么要整整提前一年准备,就是为了众多细节的打磨和完善。一个中学地理一线教师自觉组织和参与的民间学术研讨活动,经济成本很低,中间耗费的心思和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其实很高的,功利的人们,才不屑去做呢。

2016年郑州,老赵已经在行动了,压力就是动力,见者有份,不要旁观,呵呵。

 

一、星韵难题之一,老吴之问

2010年淮南,第一届星韵地理研讨会,安徽的地理掌门人吴先生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星韵难题:谁是下一批刘登宇(参考:可以被模仿,唯恐难超越 

吴先生当时问的居然是复数,“下一批”而不是“下一个”。其含义很明显,对民间力量自发组织的学术研讨,热情之下,偶偶举办1-2次,很正常一点也不稀奇,但能持续多久,充满未知的变数,值得怀疑。

现在回过头看,这种诘问并不是没有道理,网友聚会性质的一些活动,比如K12的版主会议,比如民间大型的中文网志年会,现在都不见了踪迹。

星韵地理研讨会,目前已经举办了6届,老吴的星韵难题算是被我们破解了么?

只能算有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案了,有没有彻底破解,很难说。

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7-8刘登宇,眼下还有一些人愿意挺身而出,接下这个沉重的担子。把系统繁杂的一次会议组织过程,当成是基于项目和任务的学习。

自组织的会议,需要每个人都思考,需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设想和落实之间,总有长长的一段路要走。

星韵地理网站和星韵地理研讨会,能走到今天,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理性与坚持。所以今年编辑的星友文集题目叫《坚持你的坚持》,也能引起大家共鸣。

所以,当一些人满怀热情地说:我一定要来参加星韵地理研讨会;我来参加星韵地理研讨会就是对星韵最大力度的支持;我要见见那些网络上的大咖;我一定会好好宣传星韵的;我可以不需要主办者安排食宿;甚至说,会场容量不够,我可以自己带个小马扎……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星韵地理研讨会,是自组织的会议,不是无组织的会议,更不是毫无规则的散漫的街头聚会,不是大妈们凑在一起跳广场舞。星韵地理研讨会,是基于网络日常教研基础上的精心打磨的现场学术会议,充满创意和创新的会议。

一年写上几篇博文的思考能力都没有,一个QQ群里都不敢说几句话,不能亮出自己的观点,除了来打酱油,还能做什么?平时根本不参与,报名时间节点也不知道,还要一味地纠缠不休,真的是不可理喻。

所以,会议组织过程中,无情地拒绝了一些报名太晚的参会人员,因为会场人口容量的限制,因为安全第一的考虑。只能抱歉地说,慢慢等吧,等你参与星韵地理的网络教研活动多了,机缘自然就来了。

星韵地理网,我们不生产粉丝,不需要粉丝,我们只欢迎独立思考,乐于分享的星友。

你参与,或者不参与,星韵地理网一直就在这里。一个生存了十年的学科类网站都能错过,一次现场会议错过也就根本没啥可惜的!这话说出来,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据说2016年要参加郑州的星韵地理研讨会,一年里至少要拿出10篇博文才有参会的资格,这算不算是一种门槛的歧视呢?

如果一年写上10篇博文都觉得困难重重,真的是没有必要去参加什么星韵地理研讨会,到了会场也会有严重自卑感的!反正,我要是做不到,坚决不敢去参会,也许一些嘉宾不在此例。

你只看到那些发言代表的轻松自如的个性演绎,其实,任何轻松、精彩、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是大容量的勤勉不辍,艰辛付出。星韵地理网有一些他们的博客,见证了他们的优秀。比如这位,孙德勤老师-写在人生边上,不妨从这里对比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如何从细微的日常行为开始,慢慢形成的。

 

二、星韵难题之二,小陈之问

为了让大容量的学术性主题研讨会议不至于乏味,两侧副屏幕可以实现场内外的及时互动交流;会议严格限定发言时间,“浓缩咖啡似的话题转换可以多一点;偶偶加进去一些娱乐的元素,比如主持人和发言者唱上几句,让会场轻松愉悦一下;设计制作精致的会议背景,并给每位参会者拍摄现场照片作留念,在会议副屏幕展示;今年的星韵研讨会,每个主题发言后都有提问互动时间,还给提问者准备了一些小奖品。所有这些,目的无非是,让更多的同行参与星韵地理研讨会,而不仅仅是参加会议。

参与和参加,请自己辨别一下。

每年的星韵研讨会会场,欢声笑语不断,自由发言阶段成为激烈抢麦抢时间,成为每一届星韵地理研讨会的高潮。会议期间,许多人都处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之中。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陈老师在参加2014重庆星韵地理研讨会之后的,一个冷冷的理性思考:我们是在刷存在感还是真的在努力学习小陈之问是另一个星韵难题,需要我们破解。

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当然是希望大家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不妨刷一刷存在感;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融入到网络教研的学习氛围中。换句话说,既要刷存在感,也要真学习!

星韵研讨会,组织者的各种不懈努力,就是要达到一个最终的目的:让参会的人难以忘怀,让不能到会的难以释怀。

所以,希望大家参会之后至少有一点记录:哪一个人,哪一件事,哪一句话,哪一个话题,哪一个环节,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捕捉2015上海星韵地理研讨会细节,至少写一篇博文,记录、反思、抒情、夹叙夹议,无可无不可。否则,不算真正参加了星韵地理研讨会哦!

记录和思考,才是真正内化的过程。40余个主题发言,2015上海星韵地理研讨会的容量虽大,无非是提供给大家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罢了,好比走进超市,未必需要全部购买,选择自己最契合、最有感触的即可,在一个看似选择无限的时代,专注和取舍很重要。

这样的“作业布置”要求很高吗?

按照“PDCA”戴明管理环,没有检测,没有反思和改进,是无法进入更高一级的行为模式的。

参加过星韵地理研讨会,参与过星韵地理网络教研的人群,有没有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也是考量我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的指标……

在会议组织交流的过程中,也遇到各种各样、行为方式不尽相同的网友。

梳理活动的效应,有些信息让人欣慰,态度积极者进步很快;有些表现让我们丧气,注册星韵地理网站好几年,参加过几届星韵地理研讨会,却看不到一个记录反思的文字。让人怀疑星韵地理的教研活动、各种组织行为是多么的滑稽可笑,毫无意义?负面的反馈多了,理想主义的人就会绝迹。还好,可能星韵网里面还有几只中生代的乐观的恐龙,呵呵……

遇到许多与星韵地理网站和星韵地理研讨会处于弱连接的人,游离状态的人,很轻易就可以改变行为决定。这充分说明:一个平时不善于利用星韵地理网的人,其实是很难从星韵地理研讨会受益的,连刷一刷存在感的机会,都很有限。

今天,特意把《圣经·马太福音》里一个“撒种的比喻”故事找出来: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飞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的石头上,土既不深,发苖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听的,就应当听。”

所有的头脑风暴,所有众多精心准备的主题发言,既然都触动不了你去思考,那思考的种子,要么是被飞鸟吃尽了,要么被太阳晒干了,种子的命运,真是难以预料。

为什么人家进步那么快?心灵的土壤有差异呗!

今年小陈是从头到尾参加了上海的会议,包括最后的崇明考察。既没有发言,也没有提问,现场没有积极表现不是来刷存在感的,相信她是来静静地学习、吸收养分的。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静与动只是外在表象,真实的内心体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所有的思考和行动,都只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星韵地理网和星韵地理研讨会,包括日常的星韵地理群教研活动,无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可以从自己的理解角度认真思考一下这两个星韵难题,这也应该是许多网络教研社区同样面临的难题:下一次活动谁来担当组织;我是来凑热闹刷存在感的,还是来真正学习的?

星韵地理,在追求完善“开放、平等、多元、专注、理性、创造”的教研文化和理念时,还会面临一个又一个的星韵难题。依托自组织形式的固有活力和创造力,激发更多地理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的内驱力,除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更需要知行合一的行动的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回复 长空 2015-8-24 22:10
值得深思!
回复 英俊 2015-8-24 23:05
看得满头大汗、汗流浃背,在感谢前辈的付出、瞻仰大咖的坚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两年在成长上的迟钝和懒惰,要加油了。谢谢周老师。
回复 wangfei 2015-8-24 23:06
星韵大了,人多了,言杂了。大了就会有小圈子,这是必然。大而松的东西,管控总是无奈而无力,关键是培养大家对星韵的认同感。怎么培养?亲民,多元,各取所需。这话可能听上去没有特色,其实我们都是地理人,就是星韵的特色了。无论你在不在乎,我们会让你在意星韵,如果你还当自己是地理老师。
回复 天空之城 2015-8-24 23:24
读懂了,其实就懂了星韵地理
回复 geonet 2015-8-25 09:38
网络是开放的,但不是没有规则的。
回复 寒梅 2015-8-25 09:59
谢谢周老师对我成长路上愚钝和懒惰的提醒,我读懂了星韵地理。非常谢谢!
回复 椰苗160 2015-8-25 10:27
“来到一座城,寻找一群人.....”没有口口老师您,今年我就不会来到这座城市,也不会遇上这群可爱的星韵人,谢谢您!
张剑平老师是地理界的哲学家,您也不赖啊,很多话语都充满哲理!你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复 哎哟一朵 2015-8-25 14:56
周老师对我的理解让我无比感动。的确,我心里有一个小算盘,想知道“安安静静参加年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咯。嘿嘿。我会慢慢道来~
“星韵地理网,我们不生产粉丝,不需要粉丝,我们只欢迎独立思考,乐于分享的星友。 ”这句话,很大气,很有情怀。非常喜欢。
周老师是很好的榜样,一篇文章可见其平时的思考及素材的积累。文章排版这样的小细节也做得很好,足以见其用心。
回复 张昕 2015-8-25 16:21
今年,你们“来到一座城,寻找一群人“;几年前,我来到一个网,成为一个写博人。写博过程中,感觉这是一个安慰自己和他人的港口——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风平浪静、腹地广阔、星韵依托。感谢星韵,伴我在孤独中默默深耕、生根......最后发表稿子80余篇,诗歌百余首,原创试题8套。
回复 景荣 2015-8-25 16:45
张昕: 今年,你们“来到一座城,寻找一群人“;几年前,我来到一个网,成为一个写博人。写博过程中,感觉这是一个安慰自己和他人的港口——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风平浪 ...
沉淀了这么久,可以浮出水面了。在武汉没能见到张老师,挺遗憾的。
回复 雨丝521 2015-8-25 17:59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细微的日常行为开始,慢慢形成的。
--------口口老师
回复 3084672995 2015-8-25 19:37
想做成一件事的确不易!
回复 吃天鹅的蛤蟆 2015-8-25 22:53
看了周老师的文章,我觉得我有必要在此刷一下“存在感”!~ 今晚看了陈道华老师的《我与“恋上雪山”》和您的这篇”老吴之问“和”小陈之问“,我想今晚我要失眠了~~~
回复 幸福的鱼 2015-8-26 21:42
喜欢是最好的老师,能留下来的,能参加年会的,就是缘分。
回复 蒸湘回雁 2015-8-28 22:17
   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努力学习,有时候也会晒出一点小成果刷刷存在感。分享学习的快乐并获得别人的赞同只有通过在网络上刷存在感才能实现
回复 shuiqi 2015-8-29 13:46
从注册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星韵的一份子。来了之后发现很大差距,过后有些怀疑,似乎跟不上节奏了。要成为“一批人”,真正的星韵人,还得多多努力!
回复 一十一 2015-8-30 13:51
去年十月开始我加入了星韵,但那时我的目的只限于自己能够在星韵里寻找自己教学所需的灵感,后来拜读了许多老师写的关于教学的文章,自己确实拿过来借鉴了,但是一年教学后,我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多大进步。看了周老师的文章我发现在教学上真的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虽然没有参加过星韵地理研讨会,可是看到老师们写的这些关于研讨会的文章,能体会到那场面的热烈和精彩,我盼望下一次的郑州之行,我能成为研讨会的一名听众。
回复 lyw1230458 2015-9-6 16:28
周老师的思考,我认为源于其深厚的基底。这是我们说不能及的,但是我们所能学的。在星韵,有周老师这样的老师作为引子,相信大家都会取得进步,自己所需。谢谢周老师!
回复 鲁-刘堃 2016-1-20 13:39
懂了星韵,也希望星韵懂我们
回复 芸莘 2016-1-27 10:37
在一个看似选择无限的时代,专注和取舍很重要!
星韵是我们地理人的骄傲!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04 , Processed in 0.0704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